English

美国“大耳朵”激起众怒法国政府意欲对簿公堂

2000-07-14 来源:光明日报 ●何农 王青 我有话说

日前,法国政府公开谴责美国在欧洲大搞间谍监控活动,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共鸣,各国对美国损人利己的恶劣行径深恶痛绝。

无处不在的“大耳朵”

多年来,无论是一通简单的电话,一页传真,还是一份电子邮件,都有可能成为美国“大耳朵”的目标。如果你在其中不幸提到了“大耳朵”的“字典”中的关键词,比如说爆炸、劫机、白宫或克林顿,你就说不定已被“盯”上了,而其实你不过是在和朋友谈论上个周末刚看过的一部好莱坞电影。“大耳朵”电脑对其所截获的“关键词情报”,进行的是完全自动化的处理……

2000年2月底,欧洲议会委员会曾召开特别听证会,会上,苏格兰记者邓肯·甘贝尔向与会者提供了他多年调查和研究后写成的一份报告。报告以翔实的材料,证实了多年来为欧洲国家所怀疑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电子监控系统的存在,其中包括美国针对欧洲盟国电子通讯的间谍卫星系统,叫作“梯队”,俗称“大耳朵”。

这个覆盖全球的电子监控系统,是因二次大战后美苏冷战的需要,美国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帮助下,于1947年开始设立,至1971年建成的。但冷战结束后,美国却没有把这套系统束之高阁,而是在欧洲其他盟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继续让“大耳朵”为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服务。“甘贝尔报告”指出,在“大耳朵”窃取的各国情报中,包括欧盟国家的商业机密,因而使欧盟各国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威胁到它们的国家安全,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一位参加此次欧洲议会委员会特别听证会的人士估计,“大耳朵”至少使欧盟各国损失了200亿欧元。

事实上,这套电子系统早已引起欧洲人的注意,多年来舆论时有提及,但美国一直矢口否认,直到今年2月初,存放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库中的两份有关资料被解密后,它的存在才间接被确认。后来,法国《费加罗报》驻华盛顿记者对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詹姆斯·伍斯莱进行了采访,后者虽极力为美国辩解,说美国针对欧洲搜集情报,是因为某些欧洲企业涉嫌违反国际制裁决议或以贿赂等不正当手段争取合同,但言辞中还是隐约承认了“大耳朵”的工作。

祸起萧墙是非多

据欧洲议会一个研究机构的报告称,“大耳朵”在全球有至少7处监控中心,管辖着120颗卫星。它的两个重要处理中心,分别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国家安全局总部和位于伦敦西郊的英国国家通讯中心,全球共有1.5万人为它工作,每年耗资8亿美元。据称,它在10个小时内的监听、处理能力,相当于整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全部馆藏,每30分钟即可处理100万份邮件,其中数份将接受情报专家的详细分析。

“甘贝尔报告”在欧洲媒体上频频被提及,引起一片抨击之声。法国司法部长伊莎贝尔·基古夫人指责美国的这一套冷战间谍设备,实际已成为“商业间谍系统”。欧洲议会的法国议员、前法官蒂耶里·让-皮埃尔给法国共和国检察官让-皮埃尔·丹迪拉克写信,表达了他对此事的关切和对美国所做所为的不满。丹迪拉克收到信后,下令让法国反间谍机构对“大耳朵”进行调查,看它是否“有损于法国的根本利益”。

据法国《刑法典》第411条第6款和第226条第15款,如果共和国检察官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大耳朵”不仅侵犯了电子通讯的秘密,损害了法国公民的个人利益和法国国家的经济利益,而且损害了法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的话,可以对之采取司法手段。而一旦进入司法程序,理论上讲,“大耳朵”的所有者美国国家安全局,以及其合作者新西兰政府通信安全局、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加拿大通信安全局、澳大利亚国防信号管理局这5国的间谍机构,都要被送上法国的法庭受审。

法国检察官丹迪拉克说:“现在是结束这种给欧洲人的个人生活和经贸交往带来巨大伤害的间谍行为的时候了!”他还表示,“我没法相信美国国家安全局没有把他们通过‘大耳朵’得到的情报送给美国的企业。”

随后,7月5日,欧洲议会通过决议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对“大耳朵”展开调查。该委员会由欧洲议会葡萄牙议员克洛领导,主要任务是在8个月内,在美国官方从未正式承认的情况下,查证是否确有其事,是否违反了欧盟国家的隐私法,是否侵犯了欧洲公民和企业的权利,并研究如何对参与“大耳朵”活动的国家进行惩罚和抵制。

在美国,这一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美国国会曾在今年4月对“梯队”事件举行听证会,一个著名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还就此向众议院政府改革委员会请愿,要求对“大耳朵”进行必要的调查。

太平年里不太平

美国的一些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对欧洲企业占有优势,而其原因不是因为美国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比优于欧洲产品,却是因为有“大耳朵”帮忙,这是最让欧洲人接受不了的事。还有,同处欧洲、但被怀疑与大洋彼岸的美国合作挖欧洲盟友墙角的英国,很让其他欧洲盟友心寒。法国前内政和领土整治部长夏尔·帕斯卡曾在报上发表评论说:“这个电子监控系统的一个基地就在英国国土上,英国人还在利用它从中得到了好处。”英国方面当然矢口否认这一指责。7月5日英国外交部发言人声明说:“我们从未让别人利用我们的领土和设备,取得他们企业的利益。”并保证英国情报机构进行的监听受到英国国会法的严格约束和监督。“监听是对付恐怖分子和毒贩的重要工具,绝不会用于窃取商业机密。”

1995年,法国就曾以“涉嫌间谍案”为由,驱逐过5名美国外交官和其他官员,据说其中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驻法国工作站站长,他被控参与了有损欧洲公司利益的经济间谍活动。这一次,巴黎和华盛顿之间围绕间谍案斗争的进一步升级,再次向欧洲及世界各国提出了警示:在电子信息社会中,面对无孔不入的电子窃密,政府应如何保护国家安全,企业应如何保障商业利益,个人应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人们准备好了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